科技金融在線 | 2025-02-21
最近,廣發銀行披露了2024年部分財務數據,全年營業收入687.96億,下降1.27%,凈利潤150.06億,下降4.98%。
凈息差更是大降7.27%,從2023年的1.65%降到了1.53%。
同時披露信息顯示,2024年廣發銀行信用卡1.18億張,與2023年持平。
這家以信用卡為特色的銀行,十多年了,第一次信用卡停止了增長。
要說起廣發銀行,可以說銜著金鑰匙出生。
1988年成立,是國內首批組建的股份制商業銀行之一,僅比招商銀行晚一年,與興業銀行同齡。
2006年,花旗集團收購了廣發銀行的部分股權,成為其重要股東之一?,是最早引進國際大銀行資本參與改制并設立上市目標的股份制銀行。
早在2009年便宣布成立上市工作領導小組,積極籌備上市事宜。2011年5月,廣發銀行正式向證監局備案,啟動IPO進程。
不過,廣發銀行猜到了開頭,沒猜到結尾。
這一上市進程此后一波三折,到現在也沒成功。
2021年年報還表示要積極做好上市籌劃準備工作,2022年就變成了夯實上市基礎,2023年就一聲不吭了。
廣發銀行最大特色之一就是信用卡,也可以說高度依賴信用卡業務。
在12家股份制銀行中,2023年信用卡發卡量超過1億的僅有兩家銀行,就是廣發銀行和中信銀行,廣發銀行1.18億張,中信銀行1.15億張。招商銀行從2022年的1.03億張,跌到了9711.81萬張。
2023年底,廣發銀行信用卡貸款余額4248.79億,在全部個人貸款中占比48.09%,在全部貸款中占比20.49%。
與發卡體量相當的中信銀行對比,這兩組數據僅為22.82%和9.48%,招商銀行也僅為27.22%和14.38%。
信用卡對廣發銀行的重要性還體現在收入上。
2019年,包括廣發銀行在內的多家銀行將信用卡分期收入從“手續費及傭金收入”中調整到了“利息收入”,大致了解了信用卡分期收入規模。廣發銀行的信用卡分期收入大約為259.66億,這一數據僅次于國有大行建設銀行的285.95億,高于工商銀行的252.9億。曾發行第一張信用卡的中國銀行這一數據也僅為168.18億。
信用卡分期收入占廣發銀行當年全部收入的34.03%。發卡量相當的中信銀行這一收入為196.54億,在全部營收中占比10.48%。
廣發銀行對信用卡的這種依賴程度在銀行業中實屬罕見。
其實整個信用卡行業增長停滯在2022年就已經顯現。2022年第三季度末,信用卡發卡量達到8.07億,創歷史新高,然后就掉頭向下。2022年第四季度,信用卡發卡量下降到了7.98億張,減少了900萬張,這是第一次出現下降趨勢。
2024年底,信用卡發卡量7.27億張,比2022年四季度減少8000萬張。
行業寒冬之下,廣發銀行受到影響也不例外。
從2022年,廣發銀行信用卡貸款余額也開始出現下降趨勢,預示著信用卡業務收入可能會受到影響。
2016年3月,中國人壽集團收購了廣發銀行23.468%股權,成為第一大股東,廣發銀行從此納入國壽集團旗下。此后經過多次增持,到2024年底,中國人壽持有廣發銀行43.69%的股權,穩坐第一大股東的寶座。
中國人壽一直努力想發揮“銀保協同”效應,把廣發銀行打造成“服務中國保險業最專業的銀行”,2022年廣發銀行引入了中國人壽近200款壽險和財險產品,2023年又引入了35款。
2022年,廣發銀行代銷壽險保費同比增長6%,2023年全行協同渠道帶動保費收入同比增長32%,但是始終沒有公布具體數據。
從實際結果看,似乎并不理想。
這幾年,廣發銀行代理業務手續費始終在11億左右徘徊,并沒有顯著增長。
中國平安集團旗下的平安銀行2023年僅代理保險收入就29.89億,遠超廣發銀行全部的代理業務手續費。
雖然廣發銀行沒有幫賣多少保險,倒是中國人壽沒少幫助廣發銀行推銷信用卡。
2022年,廣發銀行協同國壽集團成員單位服務借記卡、信用卡客戶突破600萬。
2022年1月,國壽集團董事長王濱落馬被查,在2月辭去兼任的廣發銀行董事長職務,由國壽集團新任董事長白濤出任廣發銀行董事長一職。隨后制定了《關于進一步支持廣發銀行高質量發展的行動方案(2023-2025年)》,這個三年計劃已經過去了2年,從營收和凈利潤看,似乎沒有看到高質量發展的跡象。
而2024年12月,白濤也辭去了中國人壽集團董事長職務,由蔡希良接任。
面對業績的多重挑戰,廣發銀行如何真正走出高質量發展路線,并不容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