科技金融在線 | 2022-09-19
據上海證券報,近期,有城商行再次收到屬地監管部門強調“嚴控理財業務規模”的提示函。
報道顯示,北方地區一家城商行資管部相關負責人稱,之前只是口頭通知,最近又發了監管提示函,主要就是強調嚴格控制理財業務規模。
值得一提的是,此前,已有一地方省級監管部門在年前發文,要求轄內中小銀行嚴控現有理財產品規模。當時,知情人士透露,根據《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監督管理辦法》要求,商業銀行應通過具有獨立法人地位的子公司開展理財業務。對于暫仍內設部門開展理財業務的銀行應當嚴控現有理財產品規模,穩妥有序壓降,避免加大未來整改的壓力。
根據之前的市場傳言,未設立理財子公司的銀行將無法再新增理財業務,即存量規模鎖定,逐步消化。當時,一位接近監管人士表示,根據目前情況來看,消息基本確定屬實,大方向是這樣的,不過具體的時間節點等細節問題尚不明確。多位銀行高管也表示該消息屬實,沒有理財子公司的銀行按規定以后可能不能再新增理財投資。
此外,根據上海證券報報道,另一家城商行資管部投資經理也證實,近期收到嚴控理財業務規模的提示。該投資經理表示,在此時提示控制規模,可能與當前現金管理類產品整改進度偏慢有關。
去年,央行下發《關于規范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管理有關事項的通知》。《通知》要求,到2022年底前,不符合規定的存量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必須按要求完成整改。
隨后,有知情人士透露,按照監管要求,相關銀行理財子公司在2021年年底前將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占產品總規模的比例下降至40%,2022年底下降到30%;而規模上,2022年底要降至其風險準備金月末余額的200倍以下或自有資金規模30倍以下。據了解,上述要求目前僅對業務規模較大的數家理財子公司先行先試,而并非適用于全部理財子公司。
今年以來,銀行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加速整改,多家銀行理財公司對旗下現金管理類產品的申贖確認時效、快贖金額等規則進行調整。其中,包括招商銀行、興業銀行在內的多家銀行調整部分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贖回規則,一是將申贖規則由T+0轉為T+1,二是將快贖額度由5萬調整為1萬元,同時,還對產品管理人做出調整。包括招商銀行、興業銀行在內的多家銀行調整部分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贖回規則,一是將申贖規則由T+0轉為T+1,二是將快贖額度由5萬調整為1萬元,同時,還對產品管理人做出調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