科技金融在線 | 2025-01-10
歲末年初,正是銀行搶奪“開門紅”的時候。
多家銀行在努力拉存款的同時,也在布局“理財夜市”。自1月以來,已有多家銀行、理財公司發布關于理財夜市相關內容。
理財夜市本質上是理財行業的服務模式和產品的創新。
通常來講,傳統理財產品一般有一兩個工作日的申購期,且需在當日規定時間前買入,第二天才有可能起息。
與常規的理財產品不同,購買“理財夜市”產品的投資者可以在交易日24點前申購或贖回,視同當日交易,T+1日計算收益或到賬。
值得注意的是,從理財夜市產品來看,多集中于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和短債類理財。
事實上,“理財夜市”并不是新鮮事物了。
早在去年年初,就有銀行、理財公司爭相布局理財夜市,包括招銀理財、平安理財、光大理財、寧銀理財、廣銀理財等在內的多家理財公司密集推出類似服務。
去年8月,“理財夜市”又一次火爆,多家銀行理財公司再度上線“理財夜市”專區和特色理財產品。
而在今年,除去前一年已經布局的銀行及理財子公司外,“理財夜市”也出現了不少新面孔。
不過,“理財夜市”的出現,確實對銀行的理財業務起到了推動作用。
據“宇宙行”旗下的工銀理財最新披露的相關數據顯示,2024年7月25日,工銀理財“理財夜市”首次上線。截至2024年12月11日,共上架6只夜市理財產品,規模相較夜市開放前增長115億元。
整體來看,2024年,銀行理財產品規模穩中有升,增長超4萬億,站穩30萬億元大關。據華西證券宏觀固收團隊的數據,截至12月20日,全部理財產品存續規模約30.27萬億元,其中理財子公司的規模約26.91萬元。相比去年年初,銀行理財規模增長了超4萬億。
此外,另有數據顯示,工銀理財等13家理財公司截至去年末的合計存續管理規模出爐,上述理財公司截至去年末的存續余額合計約21.4萬億元。其中,招銀理財和興銀理財管理規模超過2萬億元。工銀理財、農銀理財、信銀理財的規模都在1.9萬億以上。